日常vlog博主带货,两天销售额100万。
很平常的日常vlog,带货也是很赤裸裸的。
vlog带货牙膏的诉求卖点就是使用之后牙齿很白。
评论区都在讨论这个牙膏不可能刷出这么白的牙齿的,都说是洗牙了。
博主受到了质疑,但是带货这个根牙膏的销售额两天就是100万。而且牙膏也不便宜,我以为土的掉渣的vlog受众消费能力一般,但是平均最低一根12元的牙膏,让我很惊讶,毕竟黑人一根5-6元的价格,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牙膏是高价了。
归根到底,博主的人设并不怕塌房,本身就是土土的人设,日常vlog,刻意的摆拍,都让每一个视频消费者都知道了摆拍就是为了拍摄,还有出谋划策,怎么拍出更好的效果。刻意制造牙齿洁白,视频消费者在评论区直接揭穿,倒是提前“泄洪”了。
我也在思考这样的短视频vlog带货,是否属于虚假宣传?同样带出一个思考,消费者买牙膏的目的,是否是使用之后让牙齿洁白呢?还是为了保护牙齿等其他的需求?更加直白点说,牙膏的洁白效果消费者是否真的很在意?视频中的博主那样白的牙齿,实际上反而显得不好看了,博主的肤色变得更加黑了。
深入分析:
一、选品策略:关注日常稳定转化
在分析这条爆款视频前,我们首先关注了产品本身。
该益生菌牙膏并非市场上的大牌,但其平时的销量却非常稳定,日常单量保持在250至500之间。这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:
选品时,应优先考虑那些平时就有稳定转化和良好市场基础的产品。 转化率相对稳定的产品,更容易借助爆款内容实现销量爆发,而不是从零开始教育市场。
二、内容形式与数据表现
这条引爆销量的短视频时长约4分25秒,采用的是博主日常擅长的生活Vlog风格,看似是随拍的生活记录。
- 带货场景: 视频在早晨刷牙的日常场景中植入牙膏推荐。
- 核心卖点: 视频的核心诉求是展现牙膏带来的牙齿美白效果,博主口播强调其对茶渍、咖啡渍的清洁作用。
然而,令人玩味的是,博主在视频中展示的洁白牙齿成为了最大的争议点。通过对比其前一条Vlog,观众可以发现牙齿白度的显著提升,这被分析者判断为可能经过了视频调色、调光,甚至博主可能在拍摄前洗过牙。
三、争议与销量:人设的巨大价值
最值得深思的现象出现在评论区。
尽管评论区充斥着对牙膏美白效果的质疑(“这个牙齿能这么白吗?”“肯定是洗牙了”),但这并未阻碍其销售额在一两天内达到100万元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这款牙膏的单价并不低,平均最低价格也在12元左右,这对于“土得掉渣”的日常Vlog受众而言,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消费。
为什么一个“赤裸裸”的广告,一个被观众一眼看穿的“刻意摆拍”,却能实现如此惊人的转化?
分析认为,真正的核心在于人设(Personal Branding)。
- 信任超越产品: 购买者并非完全相信牙膏能刷出如此夸张的美白效果(“其实大家都知道没有这么好的效果”),他们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,而是对博主这个人设的信任或情感链接。
- “塌房”风险极低: 该博主本身走的可能就是“土味日常Vlog”路线,刻意的摆拍、直白的带货,反而与其人设相符。观众在评论区直接“揭穿”其制作手法(洗牙、调色),实际上形成了一种**“提前泄洪”**效应,消解了虚假宣传的潜在风险,因为观众默认了“这是为了拍视频的效果”。
- 卖点反思: 这个案例引发了我们对消费者购买动机的深刻思考:
- 消费者购买这款牙膏的真正目的,真的是为了达到视频中那种极致的洁白效果吗?
- 当这种极致的美白效果被刻意制造出来,甚至显得失真(如视频中博主牙齿过白反而衬得肤色更黑)时,为什么依然能推动销量?
结论: 在人设一旦成型并拥有忠实用户群体的基础上,即使是专业角度看“不够专业”的内容,即使伴随着争议,也无法妨碍带货的成功。这种日常Vlog带货模式,巧妙地将生活场景与赤裸裸的卖点展示结合,通过“相信这个人”而非“相信这个效果”的逻辑,完成了高效率的转化。
借鉴思考: 这种模式的成功,提醒我们应重新审视人设在带货中的权重。有时候,真诚的“不专业”和直接的诉求展示,加上稳定人设积累的社群信任,比完美无瑕的广告片更有带货力。









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