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把梳子,30天25万销量。
主要是通过达人短视频撬动流量。
我们来看一下销量最高的一个短视频,见下载链接。
优点 (做得好的地方)
- 真实感和代入感强 :
- 开场接地气: “老是刷到”、“家里梳子有好多,但我还是想要…” 这完全就是普通消费者的心态,立刻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。
- 暴露“缺点”: 直言“两天没有洗了”,并展示“细软塌”的发质,这种不完美的真实状态,反而比精心打理过的头发更有说服力,让有同样困扰的用户感同身受。
- 语言口语化: 大量的“然后”、“这样子”、“我觉得”,虽然略显啰嗦,但营造了一种朋友间分享的亲切氛围,降低了营销感。
- 核心卖点展示清晰:
- 前后对比强烈: 用大家都有的“排骨梳”做参照物,梳完后扁塌的效果,与使用产品后“从发根竖起来了”的蓬松效果形成鲜明对比。这是短视频最有效、最直观的展示手法。
- 点出产品设计: 解释了梳子“外面长、里面短”的密集梳齿设计,简单解释了“为什么能蓬松”的原理,增加了产品的专业度和可信度。
- 多场景测试: 不仅测试了核心的“蓬松”功能,还测试了“开结”(解开打结)和“修饰发缝”的功能,丰富了产品的使用场景,让用户觉得“一物多用,更值了”。
- 用户心理把握到位:
- 替用户提出疑问: 开头就说“到底有没有像他视频里面说的那么神奇”,直接说出了观众心中的疑虑,并用后续的行动来解答,引导观众看下去。
- 低门槛决策: 结尾强调“几块钱我觉得还是挺值的”,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成本。对于一个价格不贵的小物件,只要效果还不错,观众就很容易被说服下单。
可优化点 (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)
- 节奏和结构可以更紧凑:
- 语言过于冗余: “然后”出现了6次,一些句子可以更精炼。例如,“然后魔力书有点,然后是得多梳几一下,他真的多梳几下他能起来”可以优化为“我们再试试这个魔力梳,多梳几下…哇,真的起来了!”
- 逻辑可以更清晰: “开结”功能的测试显得有些突然。可以调整一下顺序,比如:展示蓬松效果 -> 解释原理 -> 展示发缝效果(强化蓬松) -> 最后补充测试开结功能(作为附加优点)。
- “黄金三秒”不够抓人:
- 开头的“最近老是刷到这个风很大”虽然真实,但不够有冲击力。可以考虑直接亮出痛点或结果。
- 修改建议: 开头直接展示两天没洗的扁塌头发,配音说:“细软塌发质,两天不洗就这样,还有救吗?今天就来试试这个全网都在推的梳子!” 这样更能瞬间抓住目标用户的眼球。
- 文案表现力可以更强 :
- 在描述效果时,可以多用一些更生动的词汇。
- 修改建议:
- 形容蓬松:“他直接从发根竖起来了” -> “感觉每根头发都被从发根‘拎’起来了,颅顶瞬间高了2厘米!”
- 形容顺滑:“这个拿来应急是可以的” -> “出门前头发打结乱糟糟?用它梳两下,立刻顺滑,简直是约会救急神器!”
总结与建议
蓬松、开结、修身发缝三个功能
直击痛点,产品功能具象化,可视化。
所以对于具有立竿见影功能产品,短视频带货是非常合适的。反言之,短视频带货,挖掘产品的可视化功能和立竿见影的效果是重点,具象化产品,痛点可视化
可扩展的方向:增加社交,约会场景需要临时化妆的场景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THE END









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