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短视频带货的红海里,我们总在寻找“爆款公式”。最近,一个仅30秒的鸡胸肉干短视频,单条视频贡献了2.5万单的销量(月总销10万+),这绝非偶然。
作为一名深耕短视频内容的创作者,我详细拆解了这条视频,发现它精准地踩中了三个核心爆点:精准的场景切入、核心的痛点解决,以及绝妙的价值锚点。
一、场景即需求:用“晚上追剧”锁定精准用户
这个视频最聪明的地方,在于它没有上来就喊“我的鸡胸肉干多牛”。相反,它用一句“笑死了,我和我老公追剧…”作为黄金开局。
这句话瞬间就构建了一个极具代入感的场景——“夜晚休闲”。
“追剧小零食”是一个巨大的市场,但这个场景下潜藏着一个核心冲突:“想吃”与“怕胖”的对抗。
视频的分析者也提到了,这个视频如果在晚上曝光,用户是“抵挡不住的”。为什么?因为它没有在推销产品,而是在提供一个“晚上追剧的完美解决方案”。它在用户最需要(嘴巴闲着、想吃东西)的时候,给出了一个最没有心理负担的选择。
二、痛点即卖点:“管理期”与“鸡胸肉”的天作之合
分析视频指出了一个关键的用户心理:“我吃了不能胖”。这正是“轻饮食”人群的核心诉S。
这个带货视频是如何“无声胜有声”地解决这个痛点?
- 产品自带光环: 它卖的是“鸡胸肉干”。“鸡胸肉”这个词本身就自带“低脂、高蛋白、健康”的标签。创作者不需要费力去教育用户,用户一听就懂。
- 关键词强化: 视频中提到的“低温烘烤,非油炸”、“管理期”、“补充蛋白质”,每一个词都在精准地给“怕胖”的用户喂定心丸。
- 标题点睛: 正如分析所说,标题里的“管理期追剧解馋”更是神来之笔。它把“管住嘴”和“解馋”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需求,用一个产品完美地统一了。
它没有刻意强调“我能减肥”,而是告诉用户“你可以在管理期也放纵地解馋”,这是一种“无负罪感的快乐”,直击用户内心最柔软的G点。
三、价值锚点:用“牛肉干”重塑“鸡胸肉”的价值
如果说前两点是精准,那么这一点就是绝妙。这个产品最大的成交驱动力,来自于它选择了一个完美的“价值锚点”——牛肉干。
这条视频成功地完成了三步“价值对标”:
- 体验对标(拉平品质): “他吃的一晚上都以为自己在吃牛肉干”、“吃起来就像吃牛肉干”。这两句话,瞬间把鸡胸肉干的“口感”和“档次”拉到了与牛肉干齐平的水平。它解决了一个隐藏问题:用户担心鸡胸肉会“柴”、“不好吃”。
- 性价比对标(制造落差): “不是牛肉干吃不起啊,而是鸡胸肉干更有性价比。” 这句话是成交的临门一脚。它建立了一个认知:你正在用鸡胸肉的钱,买到牛肉干的享受。这种“占便宜”的感觉,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成本。
- 体验优化(超越锚点): “但又不像牛肉干这么难嚼”。这是点睛之笔。它不仅拉平了价值,甚至在“嚼劲”(用户体验)这个点上反超了锚点。它告诉用户:我的产品不仅(像牛肉干一样)好吃、(比牛肉干)便宜,甚至(比牛肉干)更好嚼。
总结:
这条30秒的爆款视频,堪称一个教科书级的营销案例。
它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,而是通过 “追剧场景” 筛选出精准用户,用 “管理期解馋” 戳中核心痛点,再用 “对标牛肉干” 塑造出无敌的性价比。它卖的不是鸡胸肉干,而是一个“低成本、高满足、无负担”的夜晚解馋方案。
对于我们创作者而言,这最大的启示是:不要只想着卖产品,要学会卖“场景解决方案”。找到你的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核心痛点,然后给出一个让他们无法拒绝的、高价值的解决方案。











暂无评论内容